我们最朴素的愿望,莫过于家中长辈能健康平安,舒适地颐养天年。可对身体机能逐步衰退的老人来说,本应是“温馨港湾”的家,可能藏着不少威胁健康的“隐形地雷”,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变化,对家居环境进行“微改造”,打造真正安全的居家空间?国产探花
骨伤综合科吴慧娟主管护师为大家准备了定制化改造攻略,快来看看吧。
安全防护体系:预防跌倒是“红线”
跌倒是老年人居家生活最大的威胁,可能引发骨折(尤其是髋部骨折)、颅脑损伤等严重问题,不仅让老人承受痛苦,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照护压力。吴慧娟建议,家中有65岁以上老人,需常规配备防跌倒设施或进行相关家居设计。
改造建议
✔️全屋防滑:浴室铺设防滑地砖,马桶、淋浴区加装扶手,同时铺设防滑垫。
✔️消除高低差:拆除门槛障碍、铺设缓坡,防止绊倒。
✔️充足照明:走廊、床头、楼梯等区域加装感应夜灯,确保起夜安全。
✔️家具尖角防护:对茶几、柜子等家具的尖角做软包处理,减少碰撞风险。
省力照护体系:优化卫浴空间,降低照护难度
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、需要专人照护的老人来说,协助洗澡、如厕、转移是照护中最耗体力的环节,还容易导致照护者劳损。吴慧娟表示,对浴室和家居动线进行微改造,能让子女尽孝时不再“伤身”,是对照护者和被照护者的双重关爱。
改造建议
✔️洗澡:将站立式淋浴改为步入式淋浴间,搭配沐浴椅和可调节高度的淋浴花洒。
✔️如厕:加装马桶扶手,或直接更换为电动升降马桶,方便老人起身。
✔️洗漱:采用台下式洗手盆,方便轮椅使用者靠近。
✔️空间通行便利:保证通道宽度(能容纳轮椅和助行器通过),用推拉门替代平开门,减少通行阻碍。
自理支持体系:用环境“补偿”老化,助力生活自理
老年人因视力减退、关节不灵活、肌力下降,完成穿衣、做饭等日常活动会愈发吃力,容易产生挫败感,进而加速功能退化。吴慧娟表示,在尊重长辈意愿的前提下,让他们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,不仅能增强老人自尊心,还能有效延缓衰老进程。
改造建议
✔️厨房改造:安装下拉式拉篮、可调节高度的橱柜,降低取物难度。
✔️卧室改造:选用稳定性好的高脚床,方便老人起坐;衣柜配备升降挂衣杆,减少抬手动作。
✔️全屋细节:将传统旋钮开关改为大面板开关,门把手换成杠杆式,方便操作。
认知支持体系:为认知障碍老人护航记忆
认知障碍(如阿尔茨海默病)老年人常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情绪幼稚化、游走行为、生活自理能力退化等问题。吴慧娟强调,这类老人的家居改造重点,是帮助他们识别家居环境、减少干扰,降低潜在安全风险。
改造建议
✔️视觉引导:在卫生间门上贴清晰、与背景反差大的图标或照片。
✔️安全防护:安装隐藏式门磁报警器、燃气泄漏报警器、浸水报警器,及时预警危险。
✔️环境舒缓:保证室内光线柔和均匀,避免阴影和强光刺激;减少背景噪音,营造平静氛围。
避开3大改造误区
❌误区一:老人很抗拒装修,改造难推进
不必过分强调适老化设计,也别总提示老年人“你老了需要特殊关照”。改造要融入日常,根据老人生活动线,沿用原有空间格局做“无感化设计”,让老人既方便又不觉得被特殊对待。
❌误区二:改造是一次性的,装完就一劳永逸
适老化改造是动态的、持续的过程。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、行动能力会变化,建议每季度做一次安全检查,随时根据老人的反馈和身体变化及时调整。
❌误区三:长辈习惯住在农村老屋,没必要再改造。
农村房屋的核心问题是高低差、如厕不便和夜间照明不足等问题,更需要适老化改造。比如拆除门槛、把蹲便器改成坐便器、增强走廊照明,就能大幅提升老人生活便利性。
为家注入适老化巧思,其实没那么复杂,行动起来,为爱焕新家,您准备从哪个小改变开始呢?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温馨想法。
文字整理:汤晓彤
部分图片由AI生成